(以下照片拍摄于二0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专业股票配资价格,文字记录完成于二0一四年六月二十二日)
二0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吃过午饭后,登程上路,去景德镇。
途中,路边有这么一座“古庵”。不知里面有女尼吗?
车过鄱阳湖。高速公路横跨湖面达数十公里(没量过,只是印象)。很美。
鄱阳湖的季节性特别强,旺水季节,鄱阳湖可能是中国第一大湖,枯水季节,据说鄱阳湖十分之九左右的水面要干枯。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船困浅滩,差点送命,也是因为他的掌舵人对鄱阳湖水面情况不熟悉造成的。
展开剩余93%鄱阳湖区的农家人。
路边的山上有寺庙建筑。
当天傍晚,车到景德镇。先是把导航设到新华书店,没想到给导到一个很偏僻的小新华书店分店去了,路面陈旧破烂,街道脏乱差,也远离了城市中心。犹豫了一小会,还是回头去市中心。
在市中心的广场边上,找到一家宾馆,尚干净卫生,价格低到百元以下,好象是88元,为历次出行所仅见,就住这儿吧。
住下后,出去吃晚饭,饭后,去广场边上的瓷器市场转了足足两个小时,看中了不少瓷器,当然,基本是老妻和嫂子的眼光,哥哥也看中了几件,没有我的什么事,我对这些东西天生免疫。说好第二天去买。
二0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晨起,在宾馆对面的一家连锁饭店吃过早餐——那么便宜的宾馆,当然不含早餐——去昨夜看好的瓷器市场购物。
大约用了两个小时,购得瓷器将我的车后备箱塞了个满满当当,前面坐人的地方也塞得勉强仅能坐得下,老妻和嫂子还是意犹未尽,我强力阻止了她们。
我也买了一件瓷器:一幅陶瓷象棋。仅此一件。
然后,去浮梁县衙,中国江南地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县衙。因为是五品县衙,所以习惯上被称为中国第一县衙。
下面是百度百科对浮梁县衙的介绍:
浮梁县衙,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浮梁镇旧城村,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是中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衙”。
浮梁县衙的建筑格局严格按照帝制政权的规制设计和建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排列。现存有照壁、头门、仪门、大堂(也称亲民堂)、二堂(也称琴治堂)、三堂等建筑,基本保持了清代县衙的原有风貌。浮梁县衙不仅保持了衙门特有的威严气势,又不失江南庭院的素雅、秀丽之美,是研究中国古代县级政权机构设置及功能划分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 2019年10月7日,浮梁县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浮梁县衙是中国江南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衙”。又因浮梁县在古代下辖瓷都景德镇,出产瓷器与茶叶,贡赋多,属于上邑,知县官居五品,高于一般的七品县官,因而其县衙的建筑规制也较高,被誉为“中国第一县衙”。它不仅保持了衙门特有的威严气势,又不失江南庭院的素雅、秀丽之美,是研究中国古代县级政权机构设置及功能划分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
浮梁县衙正面。这个可以明确是新修的。
进去之后,我分辨不出哪儿是新修,哪儿是原建。国内这些年来所提倡的修旧如旧原则,成为中国古建筑的第一杀手,也是对中国当代游客最隐晦最恶劣的误导。
(注:
“缺失部分的修补必须与整体保持和谐,但同时须区别于原作,以使修复不歪曲其艺术或历史见证。”“各个时代为一古迹之建筑物所做的正当贡献必须予以尊重,因为修复的目的不是追求风格的统一。”“任何不可避免的添加都必须与该建筑的构成有所区别,并且必须要有现代标记。”)
网上有对浮梁县衙的介绍:
浮梁县衙处在南方地段,根据当地气候潮湿多雨的特点,县衙建筑主体结构多为穿斗式,可以灵活适应不同大小的空间需要。
县衙院内有多处南方常见的天井院落,可以有利于通风散热,调节居住的舒适性。
县衙建筑不像宫殿建筑那样辉煌高大,也不同于民居那样简单朴素,而是处于两者之间的建筑规格。既有皇宫的缩影,又带有当地民居的特点。因此可以说县衙建筑是宮殿建筑和当地传统民居的结合体。
照壁是县衙大门的屏蔽物,长8米,高4米,它有两种功能∶一是挡住外人的视线、避免行人对衙门内一览无余,起着屏障作用;二是增加建筑群的气势。照壁南面绘有一幅倒蝙蝠、莲花、如意云纹图。倒蝙蝠的意思有两种含义∶—是县官自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二是百姓希望来个清官,能为老百姓造福。莲花的比喻洁身自好,出自周敦颐《爱莲说》中“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提示知县要清正廉洁,保持清官的美德和情操。
头门。头门俗称八字衙门,即县衙大门,为三开两进,面阔13.1米、进深9.5米。照壁与头门间距17米。明间正中额枋上高悬“浮梁县署”匾,头门前地面为青石和卵石铺砌、卵石地面呈八字形,主体墙呈八字形,影壁也呈八字形,处处体现出官衙的气派。
东梢置“喊冤鼓”,矮柱柱础换了一种带有雕刻的石头花纹的材质与穿插枋交接,由大门便可以感受到江南建筑的风格与特色。
仪门。仪门面阔14.4米,进深7.2米。明间正中枋上高悬“仪门”匾。这里是县令举行仪仗恭候迎接上级官员的地方。它有中门、东西边门三道门,中门只供知县和上级官员通过,俗称“大开中门迎接”。东门称为“生门”“人门”,供一般人员通过。西门又称“死门”“鬼门”,是死囚出入的地方。
仪门,取“有仪可象”之义,表示县令的行为能为民表率。它是县衙的第一道礼仪之门,凡上级官员来此门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县官、僚属整冠出迎至仪门外,门前仍留着一块下马石。
大堂(亲民堂)。大堂明间正中额枋上置匾书“亲民堂”。大堂面阔27.22米,进深15.3米五间五架九檀,为穿逗抬梁混合式结构,位于整个建筑群之中心,是县衙最主要的建筑高大、轩昂、庄重,尽显官衙的威严。中部以明、次三间为堂。堂中央置暖阁,设置知县公堂,上置“明镜高悬”匾额,下置“海水朝日图”,公案上放文房四宝及红、绿头签(即刑签、捕签)等审案所需之物。暖阁正面中门可供开启(供重大礼仪活动时官员穿堂而过之用)。阁前坪上有两块跪石,东为原告石,西为被告石,为诉讼双方过堂时所跪之处。
二堂(琴治堂)。二堂面阔27.2米,进深8.5米,七间五架七檩,穿逗式,是知县处理一般民事案件接待外地官员、商议政事的地方,也是知县预审案件和大堂审案时退思、小憩之所。东西各有厢房,为知县书房茶室。二堂取名为“琴治堂”,意喻知县一面弹琴.一面处理政务、也就是知县以仁政、劝说、教育的方式来统治人民,寓意以德治县。二堂及其厢房,形成外衙的第二进院落,也是知县行使权力的地方。
三堂。三堂面阔20米,进深10.5米、结构类同二堂。三堂是知县办公及居住的地方。东西各有两间厢房,东厢房是知县与夫人居住之所、西厢房是侍从起居室。办公是指看看文件之类,有些案件事涉机密、亦在三堂审理。
初冬的阳光中,我站在不知是新建还是原建的亲民堂前。
一次次千里万里的出行,也没有得到更多,也许,仅仅是亲情与自由吧。而这两者,是我今生最看重的。
大约中午十二点多,离开浮梁县衙。在路边饭店吃过午饭,踏上归程。
此处距日照约九百多公里,还要转道莒县,大约一千公里的行程吧。
在赣皖交界处堵车。
是日深夜,返日照。
自驾入赣,归途游浮梁古县衙
一日千里赴浮梁,
古署森森证沧桑。
民膏剥尽碑犹立,
独对空庭说汉唐。
⇊⇊
探索DISCOVERY
许家强,作家、学者、新闻工作者。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评论、纪实等作品千余万字;首倡创建中国新古典主义诗歌流派并于1990年完成《新古典主义序言》,确立了新古典诗派的诗史地位;首倡创建沂蒙画派并于2008年出版《他从沂蒙走来——何及磊与沂蒙画派》,获日照社科奖;首倡创建蒋华亭书体并于2022年出版《蒋华亭书体研究》,获日照文艺奖。作品获各类文学奖、社科奖、新闻奖百余次;曾在多家报刊开辟时评、读书、旅游、杂文等专栏,获中国报纸副刊专栏一等奖;已出版著作二十部,部分进入中国图书畅销榜;山东省首届新闻出版奖优秀人物获得者。日照市评论家协会主席专业股票配资价格,日照市广告协会会长,山东省广告协会副会长。现供职于日照报业传媒集团(日照日报社)。
发布于:山东省旺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